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迟到为什么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个人整天迟到,能说明什么问题(一个人经常迟到)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在职场中,即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很显然,也一定会面对迟到的问题。迟到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可能发生在上班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开会的时候…… 表面上看,迟到是一个是否遵守时间的问题,深层次里,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迟到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总体上来说,主观因素占的比例可能要更大一些。 迟到的后果就其本身来说,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时间,也直接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比如一个会议,迟到五分钟,就是其他所有等待的人都要浪费五分钟,五个人就是二十五分钟,十个人就是五十分钟,严重点说,这无异于谋杀。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里,无任何正当理由的迟到无疑是受到所有人深恶痛绝的。 迟到的后果扩来讲,不仅涉及一个人的职业操守,更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体现。影响的是不仅是众人的评价,还有可能影响大好的职业前程和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甚至于包括一个人的终身大事。 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自己的出勤情况,上司和同事可全都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单位,就显得自己很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自己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务必要准时的问题,而是应该提前上班。 没有人希望等待别人,你也不希望。至少应该像常说的那样“虽然不要指望我能早到,但我从不迟到。” 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就再也不会迟到了。
爱迟到的人:时间观念差,不讲诚信,没有计划性,唯我独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1、闹钟坏了 闹钟坏了属于一种客观原因,学生用这种理由可以将自己身上的责任撇干净,一方面让老师觉得自己不是有心迟到的,一方面也凸显出自己平常的作息比较守时,起床时间都是严格按照闹钟时间来进行的。 2、身体不舒服 自己身体不太舒服。很多学生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确实会影响学生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间接抵消老师的责罚,让老师产生同情。 3、路上堵车了 路上堵车,可以算是一种学生完全无法决定的突**况,而且这类情况很多人也都经历过,所以很多学生将这个理由作为迟到的第一借口。 扩展资料 迟到建议 1、换位思考 把自己放在“牺牲者”的位置上,当你**等待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也许你会因此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 2、心理调节 让任何事情都顺其自然吧:家里好像没收拾干净,那就让它乱着吧;头发有点脏了,那就再忍一忍。长此以往,克服了焦虑情绪,迟到便会减少了。 3、安排时间 制订严格的时间表,张贴在随处可见的位置,把工作安排或朋友约会都标注清楚,并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4、克服惰性 很多时间迟到都是惰性使然,学会克服自己的惰性,让自己多一点责任心!
这种习惯性迟早其实很普遍,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习惯性迟到也是一种拖延症的表现,这样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也一样会拖拖拉拉。 真正造成这种行为的根源是什么?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或许是自于家庭的因素。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往往得到父母的宠爱、溺爱,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来包办。虽然父母内心也想让孩子自立,但又充满着不信任。比如想让孩子**做一件事,但在过程中又担心他完成不好,最后就还是替孩子去收拾残局,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拖拉习惯,爱拖延时间。因为他知道拖下去之后就会有人帮他完成。慢慢的做事就爱磨蹭,也就同时养成了习惯性迟到。
是因为你懒惰,为了多在床上躺会,所以你上学迟到了。
今天早上,我被安德鲁的一条短信吵醒,那是一篇文章的链接:“乐观**者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经常迟到”。 这太有趣了!要是果真如该标题所言,那可再好不过了:“人们之所以会遭到恶评,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某种优秀的品质。” 我点开了链接。纵览全文,作者似乎想说,迟到的人实际上是最优秀的人。他们心态乐观且充满希望: “那些经常迟到的人实际上只是更加乐观。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任务,即便同时处理多件事也能应对自如。简单地说,他们在本质上更充满希望。” 他们有更远大的想法: “习惯性迟到的人们不会为小事操劳。他们密切关注大局,并且能看到未来无限的可能。” 迟到的人们还具有这样的品质: “那些喜欢拖延的人会驻足细嗅蔷薇??生活的真谛从来不是事无巨细地计划好一切。过度拘泥于既定的时间安排反而会使人难以享受眼下的生活。” 身为一个经常迟到的人,我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但这到底算什么呢?说到底,迟到的人糟透了;这也是我最讨厌自己的地方。再者,我之所以会迟到不是因为我喜欢细嗅蔷薇或是关注大局,也不是因为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只是有点傻而已。 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自认为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上,迟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无关紧要的迟到。在这种情况下,迟到的个人并不会妨碍到他人,比如在群体出游时或在某场聚会上姗姗来迟。不论那个迟到的人是否在场,活动仍能按时开始、正常进行。 2)令人讨厌的迟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迟到了就会影响到别人,比如两人间的共餐、会面等。这类事如果有一方缺席就无法开始。 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主要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迟到(希望如此)。这样看来,那些迟到的人可能的确心态更好――谁知道呢? 但如果你读一读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部分,你会发现人们对文中的观点愤怒不已――作者竟然如此积极地看待迟到这一现象!而读者之所以会感到愤怒,是因为他们联想到的都是那些不被允许的迟到。 这些误解令我十分无奈。于是,我把手头正在创作的一篇关于SpaceX的长文搁到一边,花了九个小时匆匆写成这篇文章,讨论那些经常在不应迟到的场合迟到的人们。 说起那些总是在不应迟到的场合迟到的人们,我认为可以将他们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人对自己的行为既不自责也不内疚,都是些混蛋的家伙。第二类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显然有病得治。 第一类人很好理解。他们觉得自己与任何人相比都稍显特别,就像文章里提到的那些自我陶醉、毫无懊悔之情的人。对这类不受欢迎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文章下面的这些评论告诉我们,守时的人将所有不被允许的迟到都归为这一类――他们假设迟到者全都拥有符合常理的思维逻辑。 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会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而对他认为不正确的事则退避三尺。守时的人们之所以总能按时出席,是因为他们觉得迟到这一行为是不对的。由此可见,他们必然认为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一定是群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的混蛋。 但这一说法实际上误解了第二类人。他们尽管经常迟到,却并不喜欢让别人苦苦等待。我们把这类人统称为“迟到强迫症患者”。 虽然这两类人都时常令他人失望,但有一种方法或许可以区分出第二类人,即他是否有一股损害自身利益的奇怪冲动――在他们心底有一种内在驱使,迫使他们错过电影的开头、承受赶火车时病态的精神压力、损害自己的职场形象等等。比起他人,受伤更深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满是“迟到强迫症患者”的家庭。小时候的我约有15%的时间独自一人站在路边、愤怒地踢着石头,因为其他孩子都已经被接回了家,只有我还在等待迟迟不见踪影的老妈。这种情况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她总算出现了,但我却并没有与她愉快地交谈,而是生着闷气坐进车里、一语不发。每到这种时候,老妈总会感到很内疚。显然她有病得医。 记得有一次,我妹妹错过了一班大清早的航班。航空公司替她改签了第二天早上的机票,但她依旧没能按时登机,于是工作人员又不得不帮她把机票改到了五个小时以后。然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她为了消磨时间与人煲起了电话粥,结果再一次完美错过航班。看来我这个妹妹也有病得治。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迟到强迫症患者”。我的举动曾让许多朋友对我感到抓狂,也曾在职场一次次令我难堪不已。为了能赶上航班,我有好几次在机场的航站楼间飞奔,脚下跑过的路程加起来都可以比得上一场马拉松了。在我身上发生的故事总是如此雷同: 打个比方,我将在3点与某个生意伙伴在咖啡馆见面。当我开始计划起一天的行程时,我会在心中做出最理想的安排:我要早早出发,在2点45分左右提前到达见面地点。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都将变得有条不紊,用不着再匆匆忙忙赶往目的地了。这种不用急着赶路的闲适感可是我的最爱。多棒的体验啊!我可以从容不迫地出门,带上耳机,在音乐声中走向地铁站。下地铁后,趁时间还充裕,我可以花几分钟仔细观察沿街的店铺,再从街头小贩那儿买来一瓶柠檬汁,欣赏纽约百态。抬头仰望四周的建筑,倾听这座城市的喧哗,感受周遭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那样的愉快――噢,多么了不起的一座城市啊! 按照计划,我只需在2点45分走下地铁,而这意味着2点25分时我必须要在地铁上了。为保险起见,我决定2点15分到达地铁站。相应地,我要在2点07分甚至更早就从家里出发。如此这般,一切就都尘埃落定了。多棒的一套计划啊!但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情况却往往是这样的: “迟到强迫症患者”顾名思义是一群奇怪的人。我确信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怪异之处。要想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恐怕你需要去掌握一些黑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我看来,这一切主要由下面三个怪异的特质所导致。 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否认了时间的流逝。“迟到强迫症患者”倾向于低估做完一件事所要花费的时间的长短。这是出于他们心中某种习惯性的自欺欺人的乐观情绪。通常情况下,在这些人做完某件事或跑完某段距离后,他们记住的是耗时最短的那一次所花的时间,而这个特定的时间就作为完成这件事正常所需的时间烙在了他们脑中。没有什么能使我相信打包一周的行李要花上20分钟之久。在我的脑回路里,这永远是个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你只要拿出你的包裹,丢些衣服进去,把化妆品在包里装装好,拉上拉链,然后万事大吉。这一切都可以在5分钟之内做完。一些经验数据会告诉我们,在实际整理行李时,我们会去思考许多大大小小的琐事,并且每次整理都要花上20分钟。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经验数据与实际情况毫不相关。打包行李显然只要5分钟就能搞定,至少在写下这段话时我是这么深信着的。 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厌恶场景的转移。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每每想到要放下手头的事、转战另一件事,我内心深处就会对这一转变感到惊慌失措。在家工作时,我尤其讨厌那些要求我停下手头的一切、跑去外面做事的日程安排。这并不是因为我讨厌外出活动――事实上我通常很乐意在新的场所工作――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对变化的抗拒。这种抗拒情绪的好处是,在我不情不愿地把自己挪到新的工作场所后,我会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常常是最后离开那里的人之一。 最后,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对自己感到气愤。对自己一天下来的工作效率越不满意,迟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当我对自己这一天里的表现感到满意时,大脑中的“理性决策者”就能轻轻松松掌舵起航。这就像当我觉得自己是个**时,我就更容易像**那样为人处世。然而,当我心中及时行乐的想法一整天都占上风时,当我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将时间浪费在赶往某处的路途上时,我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在一事无成中过完了这一天。于是,我的大脑开始耍起了性子。它拒绝接受眼前令人惋惜的现实,还上演了一幕自我鞭挞式的**:“不不不,情况不可能这么糟糕;不,你并没有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所以现在你必须要坐在这儿再加把劲,即便这意味着你有可能会迟到。” 好吧,这就是我迟到的原因――因为我是个思维古怪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习惯性迟到的怪人”,不要试图为他们找理由辩解――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事,他们有必要对此做出改变。但要记住一点:这跟你没有关系,并不是你的错。有病的是他们。:)
在我们生活当中,总能遇到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态度或许很好,也能很出色的完成任务,但却有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那就是习惯性迟到。 迟到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习惯性迟到更是如此,这类人相对而言更为自我中心,也就是说,他习惯别人等他,而不是他等别人。甚至于,他会觉得别人等他是理所应当,而他等别人则是千难万难。他并不能觉察到自己的迟到给他人带来的困扰。 有些习惯性迟到之人,他们之所以迟到,是缺乏对于时间的把控性, 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缺乏时间概念。对于时间的流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缺乏一个准确的认识与定位。或者在他们心目中,迟到根本就极其寻常,甚至构不成是一个问题。 也有些习惯迟到之人,他们迟到是因为缺乏必要自制力。他们有时间观念,也明白准时的重要性,但却总是被意外打乱了计划。比如临出门是发现某件事情,甚至只是一件小事未完成,他便被这件事好费时间而导致迟到。或者突然发现了某篇比较吸引人的推文,然后一看就忘记了计划。 当然,有些习惯性迟到之人,也会受一种心理左右,那就是拒绝等待。他们不喜欢等待的焦灼感以及不确定感,所以选择在对方先行抵达之后再到。然而,这样的行为也透露出一点,便是缺乏换位思考的心理机制。他没能想到,自己的迟到同样也引发了对方的焦虑与不安。
今天早上,我被安德鲁的一条短信吵醒,那是一篇文章的链接:“乐观**者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经常迟到”。 这太有趣了!要是果真如该标题所言,那可再好不过了:“人们之所以会遭到恶评,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某种优秀的品质。” 我点开了链接。纵览全文,作者似乎想说,迟到的人实际上是最优秀的人。他们心态乐观且充满希望: “那些经常迟到的人实际上只是更加乐观。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任务,即便同时处理多件事也能应对自如。简单地说,他们在本质上更充满希望。” 他们有更远大的想法: “习惯性迟到的人们不会为小事操劳。他们密切关注大局,并且能看到未来无限的可能。” 迟到的人们还具有这样的品质: “那些喜欢拖延的人会驻足细嗅蔷薇??生活的真谛从来不是事无巨细地计划好一切。过度拘泥于既定的时间安排反而会使人难以享受眼下的生活。” 身为一个经常迟到的人,我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但这到底算什么呢?说到底,迟到的人糟透了;这也是我最讨厌自己的地方。再者,我之所以会迟到不是因为我喜欢细嗅蔷薇或是关注大局,也不是因为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只是有点傻而已。 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自认为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上,迟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无关紧要的迟到。在这种情况下,迟到的个人并不会妨碍到他人,比如在群体出游时或在某场聚会上姗姗来迟。不论那个迟到的人是否在场,活动仍能按时开始、正常进行。 2)令人讨厌的迟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迟到了就会影响到别人,比如两人间的共餐、会面等。这类事如果有一方缺席就无法开始。 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主要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迟到(希望如此)。这样看来,那些迟到的人可能的确心态更好――谁知道呢? 但如果你读一读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部分,你会发现人们对文中的观点愤怒不已――作者竟然如此积极地看待迟到这一现象!而读者之所以会感到愤怒,是因为他们联想到的都是那些不被允许的迟到。 这些误解令我十分无奈。于是,我把手头正在创作的一篇关于SpaceX的长文搁到一边,花了九个小时匆匆写成这篇文章,讨论那些经常在不应迟到的场合迟到的人们。 说起那些总是在不应迟到的场合迟到的人们,我认为可以将他们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人对自己的行为既不自责也不内疚,都是些混蛋的家伙。第二类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显然有病得治。 第一类人很好理解。他们觉得自己与任何人相比都稍显特别,就像文章里提到的那些自我陶醉、毫无懊悔之情的人。对这类不受欢迎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文章下面的这些评论告诉我们,守时的人将所有不被允许的迟到都归为这一类――他们假设迟到者全都拥有符合常理的思维逻辑。 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会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而对他认为不正确的事则退避三尺。守时的人们之所以总能按时出席,是因为他们觉得迟到这一行为是不对的。由此可见,他们必然认为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一定是群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的混蛋。 但这一说法实际上误解了第二类人。他们尽管经常迟到,却并不喜欢让别人苦苦等待。我们把这类人统称为“迟到强迫症患者”。 虽然这两类人都时常令他人失望,但有一种方法或许可以区分出第二类人,即他是否有一股损害自身利益的奇怪冲动――在他们心底有一种内在驱使,迫使他们错过电影的开头、承受赶火车时病态的精神压力、损害自己的职场形象等等。比起他人,受伤更深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满是“迟到强迫症患者”的家庭。小时候的我约有15%的时间独自一人站在路边、愤怒地踢着石头,因为其他孩子都已经被接回了家,只有我还在等待迟迟不见踪影的老妈。这种情况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她总算出现了,但我却并没有与她愉快地交谈,而是生着闷气坐进车里、一语不发。每到这种时候,老妈总会感到很内疚。显然她有病得医。 记得有一次,我妹妹错过了一班大清早的航班。航空公司替她改签了第二天早上的机票,但她依旧没能按时登机,于是工作人员又不得不帮她把机票改到了五个小时以后。然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她为了消磨时间与人煲起了电话粥,结果再一次完美错过航班。看来我这个妹妹也有病得治。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迟到强迫症患者”。我的举动曾让许多朋友对我感到抓狂,也曾在职场一次次令我难堪不已。为了能赶上航班,我有好几次在机场的航站楼间飞奔,脚下跑过的路程加起来都可以比得上一场马拉松了。在我身上发生的故事总是如此雷同: 打个比方,我将在3点与某个生意伙伴在咖啡馆见面。当我开始计划起一天的行程时,我会在心中做出最理想的安排:我要早早出发,在2点45分左右提前到达见面地点。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都将变得有条不紊,用不着再匆匆忙忙赶往目的地了。这种不用急着赶路的闲适感可是我的最爱。多棒的体验啊!我可以从容不迫地出门,带上耳机,在音乐声中走向地铁站。下地铁后,趁时间还充裕,我可以花几分钟仔细观察沿街的店铺,再从街头小贩那儿买来一瓶柠檬汁,欣赏纽约百态。抬头仰望四周的建筑,倾听这座城市的喧哗,感受周遭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那样的愉快――噢,多么了不起的一座城市啊! 按照计划,我只需在2点45分走下地铁,而这意味着2点25分时我必须要在地铁上了。为保险起见,我决定2点15分到达地铁站。相应地,我要在2点07分甚至更早就从家里出发。如此这般,一切就都尘埃落定了。多棒的一套计划啊!但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情况却往往是这样的: “迟到强迫症患者”顾名思义是一群奇怪的人。我确信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怪异之处。要想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恐怕你需要去掌握一些黑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我看来,这一切主要由下面三个怪异的特质所导致。 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否认了时间的流逝。“迟到强迫症患者”倾向于低估做完一件事所要花费的时间的长短。这是出于他们心中某种习惯性的自欺欺人的乐观情绪。通常情况下,在这些人做完某件事或跑完某段距离后,他们记住的是耗时最短的那一次所花的时间,而这个特定的时间就作为完成这件事正常所需的时间烙在了他们脑中。没有什么能使我相信打包一周的行李要花上20分钟之久。在我的脑回路里,这永远是个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你只要拿出你的包裹,丢些衣服进去,把化妆品在包里装装好,拉上拉链,然后万事大吉。这一切都可以在5分钟之内做完。一些经验数据会告诉我们,在实际整理行李时,我们会去思考许多大大小小的琐事,并且每次整理都要花上20分钟。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经验数据与实际情况毫不相关。打包行李显然只要5分钟就能搞定,至少在写下这段话时我是这么深信着的。 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厌恶场景的转移。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每每想到要放下手头的事、转战另一件事,我内心深处就会对这一转变感到惊慌失措。在家工作时,我尤其讨厌那些要求我停下手头的一切、跑去外面做事的日程安排。这并不是因为我讨厌外出活动――事实上我通常很乐意在新的场所工作――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对变化的抗拒。这种抗拒情绪的好处是,在我不情不愿地把自己挪到新的工作场所后,我会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常常是最后离开那里的人之一。 最后,我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我对自己感到气愤。对自己一天下来的工作效率越不满意,迟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当我对自己这一天里的表现感到满意时,大脑中的“理性决策者”就能轻轻松松掌舵起航。这就像当我觉得自己是个**时,我就更容易像**那样为人处世。然而,当我心中及时行乐的想法一整天都占上风时,当我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将时间浪费在赶往某处的路途上时,我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在一事无成中过完了这一天。于是,我的大脑开始耍起了性子。它拒绝接受眼前令人惋惜的现实,还上演了一幕自我鞭挞式的**:“不不不,情况不可能这么糟糕;不,你并没有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所以现在你必须要坐在这儿再加把劲,即便这意味着你有可能会迟到。” 好吧,这就是我迟到的原因――因为我是个思维古怪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习惯性迟到的怪人”,不要试图为他们找理由辩解――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事,他们有必要对此做出改变。但要记住一点:这跟你没有关系,并不是你的错。有病的是他们。:)
第一,迟到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不能引起重视。很多公司的制度中对于迟到一事并没有严重的惩罚,即使迟到也不会有太大的关系,最多也就被罚钱,或者就是草草了事。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会太在意是否迟到,觉得只要做好的自己的工作,迟到是可以被原谅的。 第二,迟到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的时候迟到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人都是有着致命打击的,而工作的时候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迟到,比如早上起晚了,路上堵车,家人生病等等理由,而且很容易被原谅,迟到成本太低,很多人不会引起重视,如果能够加重对于迟到的惩罚,员工就会知道自己迟到带来的严重后果。 总的来说,迟到这件事是应该客观对待的,该惩罚的时候不能手软,但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制度来管理。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个人整天迟到,能说明什么问题”
上一篇
辣炒狗脚怎么做
下一篇
狗狗拉肚子吃什么药?